來源 http://hasufeltroy.blogspot.com/2011/03/joseph-campbell.html?showComment=1301928927041#c3061195334640506802

作者:DUNKELROT 

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當斗大的黑底銀幕上投影這行藍色字眼,許多觀眾內心總會漾起同一份感動。就靠這平凡無旁白的字句,「星際大戰」成就許多人心中的夢想,關於英雄與救贖;毀滅與昇華。嚴格說起來,星戰六部曲除了是一部史詩以外,它同時也是一齣以神話為雛型的電影。

 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曾在神話一書中提到「星際大戰」。他說,「這部電影要問的是:你要作一個有人性的人呢?(因為那是生命之所在,從心來),還是要依所謂的意志力量(intentional power)所要求的去作呢?

 就我的觀點看來,坎柏言中所指的意志力量,其實就是指貫徹整個絕地系統的「原力」(The Force),而人性一言乃指角色們(安納金尤甚)所不能自控的內心深處情感。

 從星戰首部曲到第六部曲,我們見到舊共和國的腐爛、衰敗,看到黑暗,邪惡的專制帝國興起。然而,就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的出現,情勢的改觀,一直到帝國崩潰,新的民主共和建立。坎柏說:「星際大戰不是一齣簡單的道德戲碼,他和生命的各種力量有關,透過人的行動,他們被完成、被打破,或被壓抑。」

 然而,為何現代人會對豐沛的神話智慧感到疏離?為何我們還需要「星際大戰」這樣的電影?對於坎柏而言,現代社會失去的並不是遙遠的神話故事本身,而是解讀他們的本能。他認為,神話是隱喻與象徵的表達,其語言是詩歌而非散文。我們不能用讀散文或論文的方式來閱讀詩;同樣的,我們也不能以歷史或實證的角度來理解神話。將神話的敘事當作事實或史實來讀只會掏空神話所蘊含的精神性訊息,將其變成單純的新聞報導。畢竟,「神話主要的功能是使我們與現在身處的時代和環境發生意義,而非數千年前那些遙遠、陌生的年代」。

 為了回答「這部電影如何成為摩登世界的神話。」這個命題,接下來,我將簡單闡述George Lucas是如何使星際大戰與坎伯的神話理論產生關聯。進而推展到如此的應用與人何干?或更精確的說,與我何干?


首先簡單提起製片概要:此部電影系列是由喬治廬卡斯先生自編自導,最早的三部攝於1977-1983年,一般通稱為「經典三部曲」,主要描繪路克天行者如何成為絕地武士,幫助叛軍並建立新共和的過程。在此其中,很重要的元素在於路克對他的父親安納金的救贖。接下來,1999年至2005年間,製片公司再開,所拍攝的成品為前傳三部曲,也就是講述安納金如何從一個對原力掌控極有天分的英雄墮落為黑暗代表達斯維德(Darth Vader)的經過。

喬治盧卡斯在拍攝之初就擬了兩份草稿,內容起源於他之前讀過的書《千面英雄》。坎伯在其中提出一個理論:「所有的故事都是建構在一個相同的基礎上:英雄的旅程」。於是這成為廬卡斯在設定角色與場景的藍圖,「再建構」出一個屬於他自己心中的神話。就我看來,和一般的冒險故事不同的是:他在劇中引入兩個迷人的英雄的角色:安納金天行者(達斯維德的前身)與路克天行者。安納金的自我墮落與路克的成長其實是一件事情的兩面,但因劇情張力所使然,他必須將此兩面體分開,正的給路克,暗的給達斯維德。


於是,用在實作上面,首部曲的海報上大大地寫著「Every saga has a beginning.」。這是個什麼樣的Saga(冒險故事),用來契合我們的時代。

「星際大戰」描繪出一個高度發展的宇宙,具有強大的共和國體制。但正如同現今的社會一般,議會政治決不可能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可以說是任何事情只要扯到了「人」,事物的本質便會複雜化,更不用說一群共事的人,所影響的層面必然更廣。

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曾說:「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必須是真的,但是他沒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說出來。」然而,在現今的議會政治中,人們總是說的太多,想得太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昇華,盧卡斯必須在劇中引入更高的概念,宇宙一切的準繩。在實作上,也就是「原力」的應用。

何謂原力?」官方網站與維基百科給了如此的解釋:


在精確的定義上,原力是一種作品中虛構的、超自然的而又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生物創造的一個能量場,同時也是絕地(Jedi)和西斯(Sith)兩方追求和依靠的關鍵所在。原力可以從四個不同角度來理解:光明原力、黑暗原力、統一原力和生命原力。前兩種是具有明確道德準則的對立的兩個方面:光明原力是友好、仁愛、治療等積極元素的體現;而黑暗原力則代表了恐懼、憤怒、憎恨、惡意等消極元素。後兩種來源於較為革新的絕地哲學,統一原力認為原力既不存在光明面也不存在黑暗面,原力是一個完備獨立的整體而不具有任何傾向性;生命原力認為原力是生命的體現,絕地可以在絕大多數有生命的物質上感受到原力


那其實與康德所提出的另一個概念契合,也就是「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準則。它們共同向我印證,上帝既存在我頭頂上的天空,也存在於我的內心。」但在劇中,上帝存在誰的內心呢?它存在於絕地武士的內心,非常人心中。

「絕地武士」的概念在劇中展現的是一種超越世俗的道德準繩,他們可以是觀察者,和平主義者,但決不會是提倡者與獨斷者。他們藉由觀察與自省來「修心」,盼自己擺脫肉身的束縛。在六部曲當中,唯二達到這個境界的只有金魁剛大師與尤達而已,這也代表了先知本來就是孤獨的,成功的人必有其難解之處。正因世人不可能成為那個境界,作者才在這系統中引入了受試鍊的英雄角色,試圖探討他們較為人性的一面。

整體說來,我認為「星際大戰」這文本留給世界的是一種態度,他將如何修身自省的概念,以及自古以來就困擾人們的哲學命題用象徵的符碼表現了。他以好萊鎢與大眾傳媒為介向世人闡明一個概念:「你不能任自己在世俗的執念中飄浮,否則你就只是天地一過客,無名的蝸牛罷了」。我想了十年,才發現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這個點。

行文至此,願以絕地所奉信條獻給正在讀此文章的你,盼自勉其身導致你靈魂的昇華。


我心無喜憂,唯有平和存。

我心無蒙昧,唯有智識存。

我心無妄念,唯有靜謐存。

身歿心不亡,唯有原力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hm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