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2-18
  •  
  • 中國時報
  •  
  • 【馬立君】

 

     NCC近日調查發現,國內無線電視節目重播比率太高,考慮在《廣電法》中訂定重播與自製比率。其實一個多月前,就有立委提出《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要求各台本國電視劇的自製比率,由現行的「不得低於二○%」,提高一倍到「不得低於四○%」。問題是提高自製率就能提升節目水準,造福觀眾嗎?

     事實上,國內八點檔電視劇水準與日、韓劇或是大陸劇之間一直有一大段落差,關鍵就在於我們八點檔電視劇的製播制度與上述國家大不相同。日劇是每周播出一集、韓劇則是每周播出兩集的電視劇,大陸劇則大多數採行全劇製播完成後才播出的方式;而國內電視劇的製作不僅採用邊拍邊播制,而且還維持周一至周五播出兩小時十五分的節目分量。在同樣的時間內,國內的製作單位卻要拍出日、韓劇五倍至十倍分量的戲劇節目,其製作的精緻度高下立判,無怪乎觀眾們的遙控器總是轉向進口戲劇。

     此外,播出的集數與每集的長度更是一大弊病。日劇多半十至十一集就完結,韓國的迷你連續劇約十六至二十集;而國內的電視劇,則為了擴大營利效果,將播出集數任意地延長,上百集甚至兩、三百集都司空見慣,成了名副其實的「長壽劇」。其他各國不是沒有這類的「長壽劇」,以美國而言,以婦女觀眾最喜歡的言情內容為主的「肥皂劇」,就屬這類,但播出的時段為下午一至四點;日、韓這類「長壽劇」,大多以家庭劇為主要內容,但是播出時段也以晨間劇,或下午時段為主,甚少盤據黃金八點檔。

     而「長壽劇」大行其事,再好的題材,歹戲拖棚之下,製作小組只能淪於限時趕拍、粗製濫造的惡性循環中,不開天窗就不錯了更遑論兼顧水準。且一再無止盡地延長,造成接檔的戲劇沒有檔期可以上演,製作市場猶如一灘死水,僅有少數的劇組工作人員以及演藝人員可以參與演出,但卻賠上健康,造成「沒戲演的餓死,有戲演的累死」的怪異現象。

     而少數「長壽劇」長久盤據八點檔,減少節目的多元化,更嚴重侵害了觀眾的收視權益。近來,電視台更變本加厲地將每集的長度,由原先的一小時,先是延長至一個半小時,而目前最新的版本是兩小時十五分。假設果如研議中的,將電視劇的自製比率提高一倍,以國內電視台管理階層的操作模式,難保將來我們不會看到長達三小時或甚至四小時的八點檔連續劇,或是以類似粗製濫造方式的自製節目濫竽充數,因為這樣電視台所冒的風險最少,賺的錢也最多。

     這樣的修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就在於「提高自製比率」,僅能保障節目量的增加,但無法保證節目的品質也相對提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立法與行政單位應該創造賞罰分明的電視戲劇製播政策。

     首先,最先該限制的就是黃金檔戲劇的集數與長度而非自製比率,連續劇的播出應以一季三個月每集一小時為限。如此一來,劇組與演藝人員的工作環境將獲得改善,節目水準當然也隨之提昇。而本來一年只能看到一檔連續劇,如今就可以看到四檔不同題材的連續劇,不僅創造更多的電視幕後及演藝人員工作機會,使製作市場活化。更重要的是,觀眾可以有稍微多元化的節目選擇。

     其次,若能更進一步規定每周播出的集數,增加各劇集的製作時間,將更有助於戲劇節目水準的提昇。例如日劇每周僅製播一集,而韓劇每周則製播兩集,這樣一來,每部劇集可以有更多的製作時間,精雕細琢其作品,觀眾每周也可以有四至五部劇集的選擇,更增加了節目的多元化。

     如何透過立法訂定公平的遊戲規則,的確值得三思。但提昇電視劇製作水準,豈止是提昇自製比率呢?(作者為南華大學傳播系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hm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